天津一商信息壹周刊(第壹佰捌拾伍期)

发布日期:2023-03-24

行业信息

爱马仕美妆将于今年秋季推出眼妆系列

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将于2023年秋季推出首个眼妆系列产品,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Axel Dumas在2月召开的2022年全年业绩分析师电话会议中确认了这一消息。

爱马仕尚未明确表示眼妆系列的定价及具体产品,但据法国媒体报道,该系列将包含眼影、眉部产品、眼线笔、睫毛膏等,包装设计将延续爱马仕美学,且将使用可重复灌装的包装。这一举动反映了爱马仕进一步拓展美妆业务的战略,品牌的首个美妆产品于2020年推出,包含24色口红(可购替换装)随后,爱马仕相继推出Rose Hermès胭脂系列和Les Mains Hermès手部护理和指甲油系列。2022年1月,爱马仕还任命了希腊化妆师Gregoris Pyrpylis出任美妆创意总监。他向香水与美容部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gnès de Villers汇报,并在爱马仕全球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先生的艺术指导下,推动美妆业务的发展。(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新茶饮类品牌扎堆上市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在业新茶饮门店数已达48.6万家,连锁化率55.2%。2021年,中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首次突破千亿,预计2023年达到1450万元。据机构预测,2030年,规模有望实现3510亿元。

高增长的预期驱动之下,各大新茶饮品牌,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已造成了行业的严重内卷。

但是,鲜活饮品等新茶饮供应链企业,尽享“奶茶自由”的红利。这些新茶饮行业的“卖水人”扎堆冲击上市,争相实现资本化。

做植脂末的佳禾食品、生产各类复合调味料、饮品甜点配料的宝立食品,已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上市;做牛皮纸袋的南王科技、为喜茶、蜜雪冰城等提供纸杯、吸管的恒馨生活,正在排队;抱着蜜雪冰城、星巴克和瑞幸大腿的德馨食品,也在鲜活饮品的同一时期,向深交所主板发起了冲击。而另一边,那些在前线厮杀的新茶饮品牌们,在资本化的道路上,就显得太过冷清。自2021年6月,奈雪的茶以“新茶饮第一股”的身份挂牌港交所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同行成功上市的消息。让奈雪抢先一步上市,多少都会让贵为高端茶饮老大的喜茶心有不甘。不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喜茶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住自己在一级市场已高达600亿元的估值。窥一斑而知全豹。奈雪财务数据的披露,让外界得以清晰看到,一个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奶茶店背后,日子过得真不怎么样。奈雪的茶动辄二三十一杯,消费者觉得贵,公司不赚钱,股民不满意,真是多头不讨好。2021年,奈雪的茶更是一举巨亏45.25亿元,这得卖多少杯奶茶,才能赚回来?2022年,情况仍不容乐观,上半年亏了2.54亿元。

投资已没有足够的耐心了。上市之初,奈雪的茶总市值曾接近300亿港元,创始人赵林、彭心夫妇,身价超过160亿港元。2022年,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市值长期在100亿港元以下徘徊。今年,受消费复苏的刺激,股价有所回升,当前总市值也才132亿港元。

走低端、重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算是奶茶行业的一个异类。依靠加盟模式,蜜雪冰城已开出超过2万家门店,还远赴海外,将门店开到了越南和印尼。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过百亿,净利润超过19亿元。蜜雪冰城为何能如此赚钱?因为,它本质上,是一家披着品牌运营商外衣的奶茶原料供应商。2021年,公司光给加盟商提供杯子、吸管,就收入高达13亿元。即便如此,蜜雪冰城冲A之路也并非坦途。年初的主板IPO“行业红黄灯”限制并非空穴来风,蜜雪冰城所处的食品、连锁餐饮就赫然在“红灯行业”之列。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主板IPO企业已有200多家平移至交易所受理,而蜜雪冰城却不在名单之列。这让它的上市之路,变得扑朔迷离。(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大幅下滑

近日,阿迪达斯交出了2022财年四季度及全年成绩单。公司2022年全年营收225.1亿欧元,同比微增1%,营业利润为6.69亿欧元。四季度营收52.1亿欧元,同比增长1.3%,营业亏损7.24亿欧元,略优于预期的7.82亿欧元。

2022年10月,美国知名歌手侃爷因发布争议性言论,阿迪达斯宣布与其分道扬镳,直接导致椰子系列无法出售而产生了大量库存堆积,造成了约6亿欧的库存损失,折合销售额下降1%。

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2021年,椰子系列产品为阿迪达斯带来近2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其总收入中的占比达到约8%。

分地区看,北美、拉美业绩以两位数的速度强劲增长,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实现个位数增长,其中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下降36%,这已是阿迪达斯连续7个财季在大中华区收入下滑,主因源于疫情和库存过剩。

随着本土品牌制造和设计能力的升级,以安踏、李宁、特步为代表的国产运动鞋服品牌近年一路乘风破浪。2022年上半年,安踏营收为259.7亿元,归母净利达35.88亿元,总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国,成为中国运动鞋服品牌top1。同期,李宁营收124.1亿元,较疫情前同期的营收接近翻番,净利润21.89亿元,较疫情前同期的净利翻了近三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为13003亿元,同比下降6.5%。在消费市场元气不足的情况下,安踏、李宁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势。

阿迪业绩大跳水背后,中国消费者的理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曾经部分中国消费者认为穿阿迪、耐克等国际品牌有面子,但在安踏稳抓多品牌策略、李宁专注国潮创新概念后,其产品档次已不输国际品牌,年轻人较以往更愿意为性价比高的优质国产品牌买单。

针对低迷的业绩表现,阿迪达斯已有所动作。

2月6日,阿迪发布新系列品牌Adidas Sportswear(轻运动),这是其近50年来首次推出新品牌。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在侃爷风波后挽救业绩的方式,至于能否依靠新品牌实现业绩增长,还得看市场的表现。

展望2023年,阿迪达斯预计经营亏损将达7亿欧元。公司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表示:“2023年将是为2024年和2025年奠基的过渡年,阿迪达斯为在2024年重回盈利做好准备。”(信息来源:赢商网)--友谊新都百货供稿

 

中国高端消费品销售势头强劲

进入2023年,中国零售消费企业迎来全新的经营环境,居民旅游和购物意愿上升。具体到高端商品的消费领域,在春节、情人节期间,包括上海恒隆广场、北京SKP在内的各地高端商场均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

中国高端消费品行业将同比增长14%,远高于全球奢侈品行业7.5%的增速。以销售高端消费品为主的高端商场,在疫情的冲击下表现出极强的吸金力,业绩亮眼,俨然成为商场里的流量王。进入2023年,中国零售消费企业迎来全新的经营环境。居民旅游和购物意愿上升,支撑起一片繁华景象。具体到高端商品的消费领域,春节、情人节期间迎来高端消费品消费热。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随着国内外高端消费品市场的双向回暖,2023年中国高端消费品消费境内境外占比将维持在6∶4左右,境内高端消费品消费仍会超过境外。要客研究院预测,未来3—5年内,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高端小众品牌有望贡献超过10%的市场销售额,品牌总数有望突破2000个。上海MOHO Mall项目还打造了MOHO BEAUTÉ美妆、MOHO MARCHÉ社交饮食场域等原创IP,对现代商业空间的场景打造提出了新构想。(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线上线下同步加强对化妆品行业监管

从3月起,化妆品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弦”绷得更紧了。《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实施一周有余,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新规实施后,产品安全和功效成为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规定围绕 “法定代表人”和“质量安全负责人”这两个关键岗位,按照权责一致的理念,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管理要求、运行机制等。其中,明确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化妆品质量安全工作,且对质量安全工作做出正确决策;质量安全负责人需具备专业知识、能力,有效履职。

规定也指出,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建立并执行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审核、生产一致性审核、产品逐批放行、有因启动自查、质量管理体系自查等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同时赋予质量安全负责人在产品质量安全重大风险处置工作中的否决权。

办法实施后,不少知名品牌已经被“点名”,其中涉及巴黎欧莱雅、兰蔻、兰姿等。

办法规定,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接受负责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化妆品抽样检验,不得干扰、阻碍或者拒绝抽样检验工作,不得提供虚假信息。

记者以企业身份致电已经进行多次抽样检查的上海药监局,对方表示,新规实施后,对化妆品的安全和功效宣称的要求更多了,希望企业能做到自觉自查,遵守相关规定。

“强监管对化妆品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国内某头部化妆品企业研发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相关规定出台前,化妆品行业有大量的冒牌、假货产品无从查证,行业需要合规和强监管。而有了强监管后,企业的行为会更加规范,这个行业也会更加安全、透明。”

值得关注的是,“假冒产品”不能成为不合格产品的借口。此前,当抽检产品不合格时,相关企业常用“假冒产品”“否认生产或者进口”等理由为自身开脱。办法规定,一旦企业否认生产或进口,核查处置部门将结合企业提交的证明材料、经营环节溯源等情况,综合判断并出具样品真实性异议审查意见。

根据办法,被抽样产品的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在七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书面形式提出复检申请,同一样品的复检申请仅限一次。

面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施华蔻、蓝月亮、欧莱雅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被点名的不合格产品为假冒产品。对于后续产品的复检申请,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规定、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利好优质国产化妆品在国内的发展,而一些进口化妆品及国内中小化妆品企业、新锐品牌或将面临淘汰。另外,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线上化妆品销售的要求将更为严格。

办法强调,网络抽样应当模拟网络购物流程,抽样人员不得告知被抽样化妆品生产经营者购买目的。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二月,国家药监局已先后通报60批次不合格产品,其中有10批次产品抽检自天猫、淘宝、拼多多、小红书、快手、微店等线上平台。

天勤品牌咨询CEO罗文琴表示,办法、规定的出台,从长期来讲是利好整个行业的,会把一些不重视研发的小规模企业从行业里淘汰出去,同时给一些优质企业创造机会。另外,在目前化妆品行业社交化电子商务兴起的环境下,新规给直播电商带来的限制会比较明显。后续相关的检测费用也会导致开发产品的成本增大,可能会导致一些化妆品品牌涨价。(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