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银行卡刷卡费率 政策利好待落实

发布日期:2012-11-20

    8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以下简称39号文)。文件中把流通产业定义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份文件可以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扶持流通业发展含金量最高的一份文件。有专家表示,39号文的出台吹响了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流通产业转型的号角。
  在10月3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商报社共同举办的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流通业界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商业企业一线的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文件中的亮点、热点,文件落实的难点以及需要细化的重点进行了解读和探讨。其中有效落实39号文件内容,切莫让利好政策“雷声大雨点小”成为行业协会和与会企业的共同呼声。
    “我这次参加研讨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降低银行卡刷卡费率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她认为,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业发展的39号文来之不易,接下来,推进落实各项利好政策尤为重要。
  同在会上发言的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也认为,39号文是为流通产业和流通产业中的商业企业正名的政策文件,它为百货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正如郭会长提到的,对于政策落实的情况,我们现在也存有担忧。”他随后提到了已经过多次协商、至今却还悬而未决的降低银行卡刷卡费率的问题
  据李燕川介绍,超市行业的利润率大约为1%,但银行卡刷卡费率就达0.5%。“这等于说,我们工作了一天,有半天是在给银行打工。现在企业一年要给银行缴纳近1000万元的刷卡费,实在是太高了。而很早之前就说刷卡费要降低到0.34%,但到现在也没有落实。”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田薇表示,在百货企业,1%的刷卡费率相对于1%~3%的净利润而言是极大的负担,刷卡费已经成为企业继房租、员工成本、水电费用后的第四大项支出。降低刷卡费率,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流通业的先导作用、促进银行刷卡业务的良性循环和便捷消费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希望能够更快、更早地来推动政策实施,在政策上给企业减负。”她说。
  但部门间的协调困难与各方的利益博弈被视为落实政策的主要阻碍。郭戈平认为,日前银行业协会对刷卡费率政策的回应,虽然表明了他们积极、重视的态度,但是仍没能给出一个政策落实的具体时间。“工作是艰巨的,工作量是繁重的。但作为现代化运作的银行,现在对他们380万个商户,各不相同的刷卡费率的收缴都可以顺利操作的情况下,降低费率对银行来说也不应该是一个难题。”
  据了解,39号文是从2008年就开始酝酿的流通体制改革方案,针对流通领域的弊病提出了20个方面的措施,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但在39号文中,许多提法还很笼统,对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流通信息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以及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等问题,在政策制定上并没有得到细化,所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成为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燕川认为,城市商业布局规划和商业网点配套没有指导细则可循,使有些地方的商业网点建设呈现出违背文件宗旨的情况。“国家政策提出商业网点要与社区配套建设,但如超市发,并没有资金优势与外资或者民营企业争夺地产商手中的地盘。因此很多社区商业网点,被非零售企业以商业的名义获得却转租或用作与商业、与百姓生活无关的用途,让我们十分无奈。”
  此外,商业发展的不平衡也仅是对现存问题的描述和总结,目前并没有出台切实的政策细则加以解决。李燕川介绍,就超市而言,北京海淀区大钟寺地区1.5公里范围之内已经有三家家乐福、两家物美、一家沃尔玛和一家超市发,如此密集的商业网点布局引发了超市扎堆抢客源,相互压价,甚至欺骗顾客,以及周边道路拥堵等社会问题。“但是在海淀区的北部却没有超市愿意设点开店,只有几家超市发。企业不愿涉足的原因是觉得那边的住户都是农民,他们收入少,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就低。”这种布局不合理与没人管的情况衍生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表示,目前无论专家学者还是行业企业对39号文最大的期望就是“落实”,而他个人也希望敦促各方积极推动政策早日落实。他建议,文件出台需要各个有关部门加快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要细化分工,哪个部门负责哪一条,限期落实。而对于落实的效果要定期组织检查。不落实的政策就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