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战略新五类科技计划基本成形
发布日期:2016-05-25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投资机会应该出现在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产业中以及为打造这种创新型创业结构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圈、经济带中。
部分专项的拨款工作将尽快启动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投资机会应该出现在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产业中以及为打造这种创新型创业结构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圈、经济带中
昨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时表示,为做好创新驱动的保障工作,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已经基本成形,部分专项的拨款工作将尽快启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简称《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发展战略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等领域将因此产生大量的投资机会。
创新将成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
万钢说,《纲要》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对此,资深工业互联网人阚雷对记者说,创新驱动是市场倒逼的必然结果。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一直在下降。中国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规模经济面临一个萎缩的市场环境,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新动能。
在华龙证券资管总部投研主管王晓兵看来,我国仍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成本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十分紧迫。
王晓兵认为,从《纲要》的内容来看,创新发展战略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即便是经济“L型”横盘的时间较长,政府摒弃旧增长模式的决心依然坚定。今后,政府将以更大力度加快培育“新型支柱型产业”,尤其是产业拉动周期较长的增量项目。
创新将带来多个投资机会
万钢说,为做好创新驱动工作,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已经基本成形,部分科技专项的拨款工作将尽快启动。这五类科技计划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纲要》在“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章节里提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健康技术、现代服务技术以及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等十大技术。
对此,王晓兵认为,这十大重点领域,大部分均属于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基础产业,短期内不会产生较大的投资机会。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潜在风险隐患复杂的情况下,政策调控与资源投入的重心,将是兼具创新趋势与稳定经济双重要求的实体经济领域。而虚拟经济的反应,只是对上述重点发展领域产生的交易性机会。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十大领域的投资机会表示乐观。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东方硅谷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对记者表示,“互联网+”能够快速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具有短、平、快的投资价值。例如,“互联网+农业”快速催生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绿色安全食品。“互联网+医疗”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改善健康服务新模式。
博览财经首席研究员李宏图认为,从《纲要》内容看,未来的创新工作还是以经济圈、经济带为载体,承接发展符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创新创业。中国经济要发展,既要创新驱动,也要解决结构问题,还要形成合力,所以才有以地域为主导的经济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贸易模式、体系。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投资机会应该出现在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产业中以及为打造这种创新型创业结构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圈、经济带中。”李宏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