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施子海表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
市场人士指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改变目前扭曲的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本次改革将进一步放大市场调节作用,以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随着改革逐步推行,诊疗、手术、康复、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将随之提高,布局上述医疗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享受政策红利。
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简称“《意见》”),医疗服务价格将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在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方面,《意见》要求,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意见》提出,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事实上,医疗服务价格扭曲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突出问题。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本次《意见》出台,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对去年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进一步细化。
在医改专家看来,新医改自2009年推行至今已有7年时间,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本原因就在于价格改革没有跟上。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此前表示,现有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导致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二是医疗服务定价标准与成本投入严重背离;三是没有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也表示:“价格一直是制约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瓶颈,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就必须用医疗服务价格作为补偿。新医改以来,医改逐渐变成药改,而以药品为聚焦点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改问题。其实我们整个医疗行业的改革,最根本的还是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只有这样,公立医院的改革才能真正破题。